<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g?targetBlogID\x3d7082085456239121411\x26blogName\x3d%E8%89%BA%E6%A0%91%E4%BA%BA+ARTivate\x26publishMode\x3dPUBLISH_MODE_BLOGSPOT\x26navbarType\x3dBLACK\x26layoutType\x3dCLASSIC\x26searchRoot\x3dhttps://artivate.blogspot.com/search\x26blogLocale\x3dzh\x26v\x3d2\x26homepageUrl\x3dhttp://artivate.blogspot.com/\x26vt\x3d-8901544834715148938',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2009年1月27日

我的视角 . 游走他乡

用两天的时间游走马六甲的一个小小街头,是不够的。
其实,用两天的时间去游走任何地方,都是不够的。
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这个地方的生活、这个地方的人。
要拍照、要购物买手信、要和这个地方的人聊天、要这个、要那个。
确实不够。

两天的时间,我带着小小的数码相机,随着其他人一路走、一路拍下吸引我的 moments 。
经过这次到马六甲,如果你问我,我的收获是什么,
我想主要有两个:
1)增强了我对摄影的热忱
2)通过照片捕捉到很多“故事”


Time Flies

欢乐的时光总是不寻常地,过得特别快。
笑得越是开心,越容易忽略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
但是,能够如此快乐的享受当下的那一刻,那么时间过得再快又如何?

这是在我们吃海南鸡饭团的店里拍的。
我很喜欢照片中的吊扇和时钟。
现在本地的咖啡店都很少会有这样的吊扇,都是那些会转动的风扇。
想像过不久,就很难找到吊扇了,所以希望照片可以替我保存它。
另外,店里售卖的鸡饭团,我在本地也不常吃到。
身为海南人,能够再次吃到鸡饭团,真的是开心的。


Left Behind

是谁在房间里留下了一卷厕纸和一张纸?
当你第一次踏进一个陌生的空间时,会不会对之前住过的人感到好奇呢?

这是五个男生睡觉的房间,在民宿的第三楼。
一踏进他们的地盘,我就觉得这个画面很有趣。
甚至,能够凭这个画面写出一个故事。
人,是不是都喜欢到处留下一点痕迹,让以后的人知道自己的存在?


Out Of Place

摆在房间里,却不知道它们是否还能够操作。

我很喜欢旧的东西,因为旧的东西不属于我的年代。
觉得它们看起来经历过很多很多事情,见证过很多很多的故事。
不知道以后的人,会不会也觉得我们这个年代的MP3、PSP有着“历尽沧桑”的味道?


Our World


The World Is More Than What We See

大家聚在一起,看到的东西却可以很不同。

艺树人用了两天中的两小时开了一个会议。
会议开始前,大家各自就“坐”(就地坐下)。

我们在房间里,马六甲在外头。
等着我们。


A View


A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街上挂着许多红灯笼。
迎新。
屋顶的角落长了一棵树。
亦是迎新。

心里担心:不知道这个树会不会被砍下来?当它长到人没有办法继续控制的时候。



不知道要起什么名字,以后再回来看看是否会有灵感吧。
纯粹很想拍下这一幕。
聚焦是模糊的,但是还是能够清楚看得到照片的内容。
是个美丽的意外。


Empty

没有什么生意吧。
店主的背影,看起来有点累。
不知道他在这一天,忙了多久才能够休息。
他的家是不是就在二楼呢?

乘坐德士到民宿时,就发现马六甲的这条街排满了 shophouses 。
好像回到了牛车水。
有点不明白,他们是怎么能够维持生计的。
这么多的店,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一样,靠旅客也应该很困难吧?

我认识了一位烘制黄梨挞的先生。
我问他除了新年到街市卖黄梨挞之外,平时做些什么工作?
也许是我事先认为不可能只靠卖黄梨挞过活,所以我很惊讶他真的就只是卖黄梨挞。


The Balloon Old Man

气球,总是和小孩扯上关系。
气球,总是代表童年、青春。
真的吗?

我个人很喜欢这张照片。
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童年已经是很模糊不清的了。
有时候,即便我们很努力去搜寻,仍然找不回童年的点滴了。
这也许是成长最大的牺牲。
忘记简单的快乐。


Another Era

吃早餐的店里摆放了这些“古董”。
只能看,不能用了。
为什么要聚集这些属于上个年代的东西呢?
是让属于现代的我们能够想像?
亦或是让上个年代的人能够回味?



也很喜欢这张照片。
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啦,就觉得佳宜的脸占了照片的75%,却捕捉到她的个性的其中一面。
至少,我认为我抓到了我想捕捉的那一刻。







在马六甲,看到了许多信箱。
一直都觉得这样的信箱很漂亮,比我们四四方方的银色2-D信箱好看得多。
也看到在街头的红色邮箱。
呃,为什么跟信有关的都要用红色呢?

看到这些信箱,我想到现代还有几个人会用手书写信件?
甚至,也许已经没有多少人会以书信沟通,一切都用电邮解决。
以后,当我们都习惯上网缴水电费、杂费的时候,
这些信箱邮箱会不会也和风扇、打字机、旧式的熨斗摆放在某间餐厅里呢?



最后,这是女生睡觉的房间啦。
拍下来,让我们大家都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回味。

xuemei  

3 条评论

2009年1月12日

The Fall Of Man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画家 Banksy 的作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Feed The World


The Fall Of Man


到目前为止,最吸引我的是一副名为 “The Fall Of Man” 的作品 - 语带双关,巧妙地结合了著名的圣经史记(亚当与夏娃和那粒不该偷吃的 Apple)和现代都市现象。哈哈,我看了觉得好好笑,因为我目前其实也是 Apple 手提电脑的拥护者 。。。

想不到几千几万年前的 “Apple”,在现今社会竟然还能够用来代表着人屈服于诱惑之下的悲哀。 要不是看了这副画,我都未曾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每次看到一些有趣的事物,我都觉得是让自己的脑袋重新组合、可以“看到”一些之前看不到的东西。虽然未必可以“看透”,却仍然是提醒自己不断思考生命、思考生活的事情。

所以,我借由艺树人的部落格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
对于大家的想法,我也很好奇。希望大家有空不妨到 Banksy 的网站浏览,再发表一下对于他的画作的感想。网址是:http://banksy.co.uk/drawing/draw_frameset.html

xuemei  

2 条评论

2009年1月7日

TO EVERY little GOOD THING IN LIFE ...

心血来潮,在 YOUTUBE 观看了一些泰国的广告片段。也许很多人都知道,泰国的广告很多都充满喜感,富有创意,总是能从身边的小事吸取灵感、将它们变成有趣的广告点子。下面特地上载了一些广告片段,有时间不如去看看,或许对思维有所帮助。尤其搞创作的人,可能有感而发,创作出好作品 =)

很期待年轻一代的人 - 包括我自己 - 可以以新鲜的角度看待世界和生活。

2009 年,
快乐。

Cheers Beer Advertisement


Soken DVD Player Advertisement 1


Soken DVD Player Advertisement 2


Yellow Pages Advertisement


Spy Sparkling Wine Advertisement

xuemei  

5 条评论

2009年1月4日

Civic Lives

这两天和一群艺树人去看了Joe Lawlor 和 Christine Molloy 执导的几部短片,是一些有关社区(Community) 的影片。之后还找来了几位曾与不同社区合作过的摄影师,导演等人与观众分享经验。

影片共有九个,大多着重于外国某个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这些影片的拍摄手法十分有趣。导演并没有找专业的演员,而是到某个区域说服当地的居民参与演出。















其中一个影片,'Moore Street' 的其中一幕。



在演讲会上,我们也看到了"Jurong West Street 81" 。这是Shannon Castleman的作品,是她与新加坡组屋区居民进行的一项计划。同样的,她也找来了当地的居民,请他们与隔壁座的邻居互拍,以观察这些居民之间的互动。

她之所以拍摄这段影片是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一栋栋仅仅相隔几米的组屋之间,邻居们从不好奇对面单位里的人到底在做些什么。难道这些呼吸着同样空气的人,真的毫无交集吗?











credits: twistedneg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一位摄影师,Jing Quek 也与我们分享他与新加坡一些社区或组织合作过拍摄的一些照片。
















































adapted from http://superhyperreal.com/



最后,还有我们戏剧盒的艺术总监,郭庆亮,与我们分享社区演出 (Forum Theatre) 的经验。

-----------------------------------------------------------------

这让我想起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一样存在着许多有形或无情的社区。

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互联网上的组织数不胜数,常常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热络的讨论着为某样自己坚信的事情。然后,瞬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然而,对于那些与你共同存在于一个空间的邻居们,却是常常视而不见。


我想,任何community 最重要的仍是一种存在感吧。

--------------------------------------------------------------------------


昨天,在列车上,看完影片的我突然对车厢里的人产生了兴趣。

我开始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为他们编故事。

当时是非繁忙时段,所以车厢内的人数不多。

我发现对面那一排的位子,人与人之间都空了一个位子。除了坐在角落的那一对情侣。

所有乘客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有人在打电动,有人在讲电话,有人在写笔记,有个外国爸爸在陪孩子玩耍,还有人在发呆。

但他们大多耳边都挂了两条长长的东西。

除了一群朋友在对话。

下一个站到了,那群朋友离开了,留下了一个人,车厢内顿时鸦雀无声。

不知怎么的,她显得有些不自在,像是对单独存在于这个空间过敏般,开始找寻一些能做的事。看看杂志,看看手机,看看表。

然后,一个站接着一个站,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这个交替的动作常常扰乱我的思绪。但却又给了我新的灵感。

我记得在那些短片中有一个叫REVOLUTION 的,将一个社区正在进行的一些节目完全颠倒了,乱拼乱凑。

所以,我想,这车厢内如果也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挺有趣的。


如果新加坡算是一种community,列车上大概最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互动,或是看到这个城市没有交集的现象。像是大家都拥有着某种默契 – 沉默。

然而,我却能在这个地方感觉到某种存在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


列车停住了,是时候下车了。

第一次,我眷恋这个车厢。


(wonders how the other ARTivators feel about the Civic Lives)

weiting  

5 条评论

Kampung Buangkok

慧铃刚刚发给了我们一个邮件,是关于新加坡的 Kampung Buangkok.
我想你们都不知道其实新加坡还存有唯一的村庄把?对,新加坡唯有的村庄就位于 Buangkok.
以下是惠玲传给我们的网址:

http://www.nytimes.com/2009/01/04/world/asia/04village.html?ref=world

http://singaporeindianvoice.blogspot.com/2008/06/seelan-palay-i-am-in-total-disagreement.html

一定要去读一读!
文章是说由于新加坡土地不足的关系, 再加上我们又有 4.8百万人口,导致我们是全世界人口密度偏稍为高一些的一个国家。因此,我们必须更谨慎地利用我们的土地,解决我们人口密度高的问题。

所以。。。也有人传,将来 Kampung Buangkok 一定要拆,以让我们能建更多的高楼大厦,让更多的公民居住。但是,我想也会有蛮多人会不赞同这种做法吧。这是因为,那时我们新加坡唯一存有那种“乡村”感觉的地方了。

为什么就连我们唯一的村庄都不放过呢? 难道我们就那么的没“人情味”,真的要把我们新加坡最后存有历史意义的地方给拆了吗?那是否有想过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又该怎么办?就算政府能给那些居民另一个住房,他们有了着地,但心仍在那以往的乡村。。。

我们艺树人在一年前也去了Kampung Buangkok 看看。说真的,那里的确能称为“室外的桃花源”。怎么说呢?那里与我们平常所在/所见的繁华与喧闹的都市一点都不一样。那里的宁静是你无法想象到的。在那里,就如没有任何烦恼似的,因为那里就那么的和平,那里的人就那么的开心。我说得似乎那里十全十美,当然,那里也有我们无法习惯的生活方式。屋子简陋,环境并不那么得干净,而且你会觉得你仿佛在跟许多昆虫居住似的。但是,也就是这样,那里才是理想的 Kampung.这是我们当时到那里所拍的一些照片:







我真得很希望在Kampung Buangkok 还没拆除之前,有更多的人能知道那里的存在,有更多人到那里见识一下。当然,我更希望的是,政府不会拆除Kampung Buangkok,让它永久的存在。。。

丹凤  

1 条评论


关于我们

艺树人

博客

过往镜头

你听说了吗?

我们的伙伴

时光机

串串门子

赞助商




Photo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