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7082085456239121411?origin\x3dhttp://artivate.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2008年9月5日

活动:莫昭如先生谈论社群剧场
时间:2008 年 9 月 4 日,傍晚 7 点 30 分
地点:戏剧盒


“Democracy is not about speaking on behalf of the people. It is about letting the people speak for themselves.” – Mok Chiu Yu

参与了香港社群剧场“教父”在戏剧盒的讲座,让我对社群剧场,甚至剧场整个总体有了不同的见解。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位前辈的讲座安排得有点凌乱、松散。没有经过任何结构、组织。可是,转念一想,发现莫昭如先生所采用的方式或许也很适合这次的活动。选择不谈理论、没有我们 Generation Y 以后所熟悉的 Power Point Presentation,只通过几张照片和大家分享人生经验 —— 我觉得对于我也许是更珍贵的经验。毕竟,理论可以从书上、从其他研究剧场的工作者口中看到、听到。然而,个人的实际经历,应该没有第二个人比自己更清楚。因此,到了最后,我其实认为这样的分享方式,我更喜欢。同时,这样的分享也让我必须更努力的思考和组织所听到的东西。这就变成我在听莫昭如先生分享时,也间接地 “被逼” 与他所分享地内容进行交流。

莫昭如先生在演讲差不多要结束时,提到“社区文化发展”[Community Cultural Development] 这个概念 —— 这其实相当接近我个人偏向的想法。我相当认同利用各种艺术的方式来达到社区文化发展的目的。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不一定要将自己局限在剧场表演的框架里。况且,剧场表演本身也分类成很多不同种。我个人是比较倾向利用不同的表演方式来传达不同的想法 —— 形式应该是内容的附属 [The form should be subordinate to the content]。

此外,我也很喜欢莫昭如先生的“Play Forward Theatre”概念 —— 将论坛剧场 [Forum Theatre] 和 Playback Theatre 融合在一起。有机会,我希望能在本地看到类似这样的演出,更期待看到观众的反应。可以的话,也希望能够参与这样的表演。

最后,我想,很多问题,莫昭如先生是无法提供答案的。因为,有些问题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够理解得更彻底、更深入。我期待自己在未来得日子里能够有这样的尝试。

xuemei  

0 条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关于我们

艺树人

博客

过往镜头

你听说了吗?

我们的伙伴

时光机

串串门子

赞助商




Photo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