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7082085456239121411?origin\x3dhttp://artivate.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2009年1月4日

Civic Lives

这两天和一群艺树人去看了Joe Lawlor 和 Christine Molloy 执导的几部短片,是一些有关社区(Community) 的影片。之后还找来了几位曾与不同社区合作过的摄影师,导演等人与观众分享经验。

影片共有九个,大多着重于外国某个社区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这些影片的拍摄手法十分有趣。导演并没有找专业的演员,而是到某个区域说服当地的居民参与演出。















其中一个影片,'Moore Street' 的其中一幕。



在演讲会上,我们也看到了"Jurong West Street 81" 。这是Shannon Castleman的作品,是她与新加坡组屋区居民进行的一项计划。同样的,她也找来了当地的居民,请他们与隔壁座的邻居互拍,以观察这些居民之间的互动。

她之所以拍摄这段影片是因为她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一栋栋仅仅相隔几米的组屋之间,邻居们从不好奇对面单位里的人到底在做些什么。难道这些呼吸着同样空气的人,真的毫无交集吗?











credits: twistedneg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一位摄影师,Jing Quek 也与我们分享他与新加坡一些社区或组织合作过拍摄的一些照片。
















































adapted from http://superhyperreal.com/



最后,还有我们戏剧盒的艺术总监,郭庆亮,与我们分享社区演出 (Forum Theatre) 的经验。

-----------------------------------------------------------------

这让我想起自己生活的这个地方,一样存在着许多有形或无情的社区。

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互联网上的组织数不胜数,常常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热络的讨论着为某样自己坚信的事情。然后,瞬间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然而,对于那些与你共同存在于一个空间的邻居们,却是常常视而不见。


我想,任何community 最重要的仍是一种存在感吧。

--------------------------------------------------------------------------


昨天,在列车上,看完影片的我突然对车厢里的人产生了兴趣。

我开始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为他们编故事。

当时是非繁忙时段,所以车厢内的人数不多。

我发现对面那一排的位子,人与人之间都空了一个位子。除了坐在角落的那一对情侣。

所有乘客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有人在打电动,有人在讲电话,有人在写笔记,有个外国爸爸在陪孩子玩耍,还有人在发呆。

但他们大多耳边都挂了两条长长的东西。

除了一群朋友在对话。

下一个站到了,那群朋友离开了,留下了一个人,车厢内顿时鸦雀无声。

不知怎么的,她显得有些不自在,像是对单独存在于这个空间过敏般,开始找寻一些能做的事。看看杂志,看看手机,看看表。

然后,一个站接着一个站,有人下车,有人上车。

这个交替的动作常常扰乱我的思绪。但却又给了我新的灵感。

我记得在那些短片中有一个叫REVOLUTION 的,将一个社区正在进行的一些节目完全颠倒了,乱拼乱凑。

所以,我想,这车厢内如果也发生这样的事情,会挺有趣的。


如果新加坡算是一种community,列车上大概最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互动,或是看到这个城市没有交集的现象。像是大家都拥有着某种默契 – 沉默。

然而,我却能在这个地方感觉到某种存在感。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


列车停住了,是时候下车了。

第一次,我眷恋这个车厢。


(wonders how the other ARTivators feel about the Civic Lives)

weiting  

5 条评论

5 条评论:
时间 2009年1月7日 22:38 , Anonymous 匿名 说...

Hello ... 很可惜,我并没有出席这次的活动。但是对于你所说的 “MRT 编故事”, 其实本人在几个星期前也非常感兴趣。记得有一次,令我有些震撼 。。。因为站在离我大概不超过 1m 的乘客,眼中泛泪。是一个约二十多岁的女人。不知道为了什么流泪 。。。当时,我在想:其他乘客是否注意到这个女人的眼泪?还是,只有我知道?除了这件事以外,我最常在MRT看到的是情侣吵架 。。。很有趣。每一对都为了不同的事情争吵,争吵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 有些是女生大大声,好像怕其他人听不到、男生则轻声细语试图跟她讲道理;有些则是原本吵得很厉害,一看到我在看着他们,声音马上从很高分贝降到很低,但是还继续争吵。我看了是觉得很好奇、很有趣 。。。每个人为什么会做出一些事情,也许背后都有很精彩的故事。故事,无所不在。生活,伴随你我。

最近跟随一群学姐拍摄有关一房式组屋的记录短片,到了牛车水、文礼和文庆等地区的一房式组屋单位,听了很多故事,有些还很戏剧化,但都很实在 (真实存在)。待学姐们的短片完成之后,或许大家可以去看看这些人的故事,或许我也会在blog上和大家分享这些故事。

后会有期!

 
时间 2009年1月12日 04:32 , Blogger 陈玮婷 说...

我的外婆也曾住在一房式的组屋。小时候的我还常常到那里去玩,去住。所以,我知道那里真的很不一样。


在那个地方,邻居之间都认识彼此,还常常到对方家里吃饭,组屋楼下也总是聚集了组屋区内的老人小孩。小孩会在游乐场玩耍,大人们则在一旁喝着咖啡,聊着天。


我还挺怀年那种景象的。




不过,如今不论是在列车上或组屋区内,那些人似乎都少了许多原本应该存在的交集,取而代之的是手机,mp3,工作,忙碌。


相遇,不就是一种缘份吗?


少了交集,缘分就尽了。


当然,我无法想象列车上陌生人之间的嘘寒问暖。但至少,在面对每天早晨第一个见到的人,或是常常在楼下超级市场碰到的auntie uncle, 我们是不是该有更多地接触?


哈哈,有一点 out of point.


期待你的短片!:D

 
时间 2009年1月13日 01:18 , Blogger Unknown 说...

hey !
这个comment 来得有一点迟不过还是向分享一些想法。虽然第一天的电影制作的品质对于注重technical details 的电影制作人来说可能会差了一点,不过我想最重要的是它呈现着一个团体精神。无需太大的制作费,又能把一个community团结起来,这必然是一个很健康的活动。我希望世界上能有多一些这一类的活动,也希望以后我们(艺树人)可以为身边的人带来这种温馨的制作。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小小的梦想能否得到他人的支持,但我想只要有希望,因该可以实现吧。

哈哈,读了自己写的东西感觉很天真。
不管啦总有一天会想得通的。
我一直想着这些艺术工作者想得到的结果,并列出许多答案,最终结果是“factors are overlapping and non-exhaustive" and i've been too demanding to only consider my own factors while judging them. mmm

anyway!从香港/澳门/广州回来,我人与人的接触也回顾了一些想法。一天早上,在香港某间酒店的电梯里,我和爸爸妈妈遇到一对十几年没回香港的外国夫妇。起初进电梯是感觉有点尴尬,因为太安静了。我向他们问好,便聊了一个“电梯”的时间。这就是缘吧?对的时机让一点也没关系的两组人相遇。

哦,还有多一个random 的故事。就是啊,我们回新加坡时,在duty free 店逛了一下。妈妈和卖酒的职员聊起酒来,一聊就聊了半个小时多。(我闷死了,i know thats not the point but i must mention its so torturous ! it was freakin' 1am alr yawns heh) 啊对,所以我想从中也有一点体会到"任何community 最重要的仍是一种存在感吧。"

这次的旅游让我有时间多想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好像距离不仅仅是地理方面的距离,有时人在你面前,你也会觉得很有距离感。

 
时间 2009年1月20日 00:40 , Blogger yinghao 说...

最近思考的问题之一是空间怎样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建筑空间、生活空间、城市空间、公众空间、私人空间等等空间概念,说穿了,探讨的无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虽然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总是要靠一种信任来维持。像剧场空间,生活空间也需要诚挚、专注地聆听彼此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冲突。只有彼此了解、信任,才会尊重彼此。

近年秉持的生活原则(或追求的目标):待人以诚。始终相信待人以诚,别人自会回以挚情。与其缅怀、感慨,不如以身作则,踏出第一步。so good job jiayi=)

 
时间 2009年12月14日 10:44 , Anonymous 匿名 说...

yes. good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关于我们

艺树人

博客

过往镜头

你听说了吗?

我们的伙伴

时光机

串串门子

赞助商




Photo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