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7082085456239121411?origin\x3dhttp://artivate.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2009年2月25日

《大歹纪》

我看的是第一晚的演出。这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体验:一、我不曾在邻里看过《大歹纪》的演出;二、我没有看过新闻剧场;三、我从来没有到过旧国会大厦的议事厅内。之前在网络上看过演员们恶搞的录影,也看过他们的剧照,因此我是抱着好玩的心情进场。


就其娱乐性而言,是可以给满分的。《大歹纪》和我看过的其他舞台剧不太一样。形式上,它运用影视让观众看到报上的新闻头条,然后根据这些新闻头条编故事,闹笑话。


我是从李邪的部落格认识李邪这个人。据我有限的认识,她有想法、有见解、直话直说,且就语言上是有非常鲜明强烈的个人特色。因此我看《大歹纪》,有时候感觉非常熟口熟脸。剧中人物的对白精彩,恶搞新闻头条也很绝。我以为有些部份过于个人,但是如果有观众是惯于某种特定的思考方式的话,《大歹纪》或许能够刺激这些观众的思考模式。


新闻剧场以新闻为主,在岛国,要找出新闻自然是从主流报纸上获得。如何质疑/挑战主流报章的报导,可能是《大歹纪》希望观众走出剧场后能够继续思考的问题。


《大歹纪》有许多部份让观众听podcast,看影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戏剧呈现手法。我个人觉得若要把podcast与戏剧结合,还是应该突出其“表演”成份,毕竟观众入场看的是演出。Podcast依靠声音和语言,戏剧则有时被称为“话剧”。两者都有共同点,或许取出其相同性质相互配合,能够带给剧场一个新的局面?


《大歹纪》大胆辛辣,观众的反应也两极化:一位观众问道怎么你们每讨论一个课题都只是点到为止?另一位观众小小声地问你们究竟爱不爱新加坡?如何解读《大歹纪》是很个人的事,十个观众进场会带着十种不同的感想离场。李邪说,选择在旧国会大厦演出,是因为《大歹纪》所针对的国家政策正是当年在议事厅里决定的。结果国会议事厅果然不是一个适合演出的地方,为了好好运用场地来进行演出,演员们都头痛了好久。然而我相信对于许多观众而言,能够坐在当年议员们坐过的位子上看演员们讽刺当年的政策,已经值回票价了—— 学生们除外。我看到有些学生边看戏边啃饼干,大概学校说要带他们“看戏”,他们便以为所谓的“看戏”就是像看电影般。这是一般人不了解剧场,属于另一个讨论话题范围,表过不提。


我问演员们:在社区里演出和在剧场内演出有什么不同?他们说很不同,无论是形式上或感觉上都很不一样。但《大歹纪》是社区民间的孩子,有机会的话他们一定会回到社区去表演的。我想也是。

木杉  

0 条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关于我们

艺树人

博客

过往镜头

你听说了吗?

我们的伙伴

时光机

串串门子

赞助商




Photobuc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