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setAttributeOnload(object, attribute, val) { if(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false); } else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function(){ object[attribute] = val; }); } } </script> <div id="navbar-iframe-container"></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s://apis.google.com/js/platform.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gapi.load("gapi.iframes:gapi.iframes.style.bubble", function() { if (gapi.iframes && gapi.iframes.getContext) { gapi.iframes.getContext().openChild({ url: 'https://www.blogger.com/navbar/7082085456239121411?origin\x3dhttp://artivate.blogspot.com', where: document.getElementById("navbar-iframe-container"), id: "navbar-iframe" }); } }); </script>

2009年8月5日

有一些迟了,但还是想分享一下。

在戏剧盒白色空间《新剧季2009》的一系列活动中,我参与了香港著名编剧潘惠森的讲座《潘惠森的戏剧世界》,《潘惠森编剧工作坊》和《编剧的视野》论坛会。
(更多详情可查看戏剧盒网址

就不说一些学到的编剧技巧了。



从一开始接触戏剧,我就被剧场的魅力深深吸引。 那种空间和时间随时的转化,那种舞台上的变化莫测,那种既真实又虚幻的感觉,都是我持续参与剧场的理由。

加入艺树人后,想法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经过这两天的‘洗礼’,我对于创作这一回事的态度有了改变。

不止一次了,潘惠森不断强调语言在剧场里的重要性。语言有节奏,有质感,有层次,有音乐性,而最重要的是要生活化。这样才能比较贴近观众的心,才能真实地反映人生。

问一问,写了50个剧本的他,灵感究竟从何而来?问一问,他的剧本究竟是为谁而写?

生活。

简单的两个字,概括了编剧的一切。

记得,在《城S》的排练过程中,导演婉婧也曾说过 "Life before Theatre"。

那句话,对我的影响,很重。



潘惠森,我觉得,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在新加坡的这几天,每一次的活动,他都是步行而来。每天早晨,他也都会绕着clarke quay一带晨跑。
的确,感觉上他是一个很健壮的人。

但我想,更大的程度上,这也让他有机会看一看周遭的人事物,呼吸一下这城市尽可能新鲜的空气,感受生活。
灵感,自然源源不绝。

以前的我,也一样,很喜欢走路。看一看这城市的动态,看一看没人理睬的花草,看一看各自精彩的生活。
这也常常给我很大的灵感 - 在创作上,在人生中。

但许多时候,我们必须完成一些,与生俱来的责任。所以,在巴士迅速闪过的许多风景中,即便有我想抓住的任何时刻,也只是过眼云烟。



我想,我没有勇气卸下责任。毕竟,那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我会更努力地活着。

因为,生活会是我持续创作的理由。

陈玮婷  

0 条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关于我们

艺树人

博客

过往镜头

你听说了吗?

我们的伙伴

时光机

串串门子

赞助商




Photobucket